在“有趣”的选举制度下,阿根廷人只能再一次相信米莱了
日期:2025-11-01 17:25:04 / 人气:10

1971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曾言:世界上有四种经济,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日本经济和阿根廷经济。“阿根廷经济”在此语境下成为贬义词——这个“拥有繁荣潜力,从富裕起步,却陷入相对贫困的接近纯白人国家”,长期被巨额外债、恶性通胀、工资不足、犯罪频发、腐败滋生等问题困扰,传统庇隆主义政客早已丧失民心。2023年11月极右翼分子哈维尔·米莱当选总统,是阿根廷人对国家衰败的绝望回应。然而2025年10月底的中期选举中,这位对内推行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对外依附北美资本的领导人再度胜选。究其原因,阿根廷“有趣”的选举制度或许是关键——它不仅是西方政治学的典型样本,更折射出西式选举与民主价值观的深层矛盾。
一、制度革新:被废除的PASO与初心的背离
阿根廷此次中期选举有两处流程革新,首当其冲是取消了独特的“公开同步强制初选”(PASO)。PASO的设立源于阿根廷人对选举黑箱的质疑:若候选人由政客圈子内定,选民不过是在“烂苹果中选烂苹果”。2009年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政府立法引入该制度,要求各政党通过与大选同等规格的强制投票产生候选人,试图以透明度解决政治腐败。
但现实却走向初衷的反面。由于PASO与大选流程、规格高度一致,主要派系逐渐摸索出“初选前黑箱运作”的对策,小党派因无内部竞争也难以从中获益。民众意识到,这一制度除了耗费巨额财政经费(此次被指需1.5亿美元)外毫无实质作用,反而成了政客筛除小党的工具——PASO设置1.5%得票门槛,将参与大选的政党从数百个缩减至45个左右,却与在正式大选中设置门槛效果无异。
米莱以“省钱”为由提议取消PASO,除克里斯蒂娜阵营少数死忠外全票通过。最终,“候选人由政客内定”的核心问题回归原点,阿根廷人却因“省下1.5亿美元”而普遍乐见其成,制度改革沦为形式主义的闹剧。
二、选票设计:从“政党票”到“选床单”的荒诞转型
第二处革新是首次全面推行“单一纸质选票制”(Boleta Única de Papel),取代了沿袭自文盲时代的“政党票”。此前各政党自行印制专属颜色的选票,选民取走心仪政党的选票投入票箱,虽为阿根廷人所习惯,却存在易作弊、无法另选他人、浪费纸张(2021年估算改为单一票可省30亿美元)等弊端,且小党可能因经费不足无法在投票站投放选票而被天然淘汰。
但单一选票制的推行却催生了新问题。阿根廷政党林立,取消PASO后所有合格政党均列入选票,导致选票篇幅冗长如“床单”——圣伊西德罗地区的选票中,每个职位的候选人列表堪比搜索引擎结果。在强制投票制下,大量对政治冷感的“被迫投票者”倾向于选择排名靠前的政党,排名靠后的小党仅能依赖死忠粉支持。此次中期选举中,拥有1.3万名党员的阿根廷共产党在众议员选举中仅得3000多票,便是明证。
更值得玩味的是对电子投票的抵制。尽管电子投票在发展中国家普及,但阿根廷等“老牌发达国家或滑落回贫穷的国家”却因保守选民对“虚拟选票缺乏信心”而拒绝采用。这种对技术的排斥,本质是传统文化习惯与“民主猜疑链”的体现——正如美国2020年大选争议所揭示的,对选举制度的信心并非由GDP、教育水平决定,而是脆弱的认知建构,一旦打破便难以重建。
三、议席分配:比例代表制下的“数学操纵”
阿根廷选举制度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议席分配上。众议院采用欧洲式比例代表制,旨在让议会席位数与政党得票数精确对应,避免美式“赢者全拿”导致的民意代表性缺失。但现实中,席位数为整数,得票比例往往产生小数,如何分配成为“数学难题”,而解决方案却暗藏偏向大党的玄机。
阿根廷此次采用“杰斐逊法”(又称D’Hondt系统)分配众议员席位:将各政党得票数除以1到总席位数的所有正整数,选出最大的N个商值对应席位。以简化模型为例:4个政党争夺8个席位,有效票23万张,民主党得10万票、共和党6万票、自由党4.5万票、进步党2.5万票。通过杰斐逊法计算,民主党因微小票差多获1席,进步党则因“小数舍弃”失去近90%得票对应的席位,10.9%的选民意愿被完全无视。
这种制度天然倾向大党,小党唯有联合才能抗衡。但政党重组仅需政客操作,与选民意愿无关——上述模型中,三小党联合后,民主党会凭空失去1席,1.38万选民的选票沦为废纸。尽管比例代表制初衷是鼓励多党竞争、注入政坛新血,但“选举门槛”(如5%得票线)和杰斐逊法的结合,却成了抑制草根小党、维护现有腐败政客圈子的工具。
四、无奈的选择:阿根廷人为何再信米莱?
米莱崛起前,阿根廷政坛长期被庇隆主义、中右自由主义、托派三大派系垄断,政党分裂重组却换汤不换药。尽管米莱被指由外国势力扶植,但其打破传统政客圈子的“ outsider ”形象,成了民众对现有体制绝望后的唯一出口。正如美国人第二次相信特朗普,在米莱彻底暴露真面目之前,阿根廷人只能在“烂苹果堆”中再次选择这个“看似不同”的选项。
阿根廷的选举制度看似充满“民主设计”——强制投票、比例代表制、初选革新,却在实际运行中沦为形式大于实质的游戏。制度漏洞被政客利用,民众在“省钱”“习惯”等短期利益面前放弃对深层改革的诉求,最终陷入“只能相信更糟选项”的恶性循环。这场“有趣”的选举,实则是西式民主在现实困境中的缩影。
作者:杏悦2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为何在学校里难交朋友?——从竞...11-01
- 雅江集团投资利好?内部人士揭穿...11-01
- 在“有趣”的选举制度下,阿根廷...11-01
- 一颗爱心打败所有AI,ChatGP...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