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宁时代”到腾讯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C位”大变迁
日期:2025-05-04 16:04:09 / 人气:12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中国资本市场中,一场深刻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从昔日的“制造周期为王”到如今“科技至上”的理念盛行,市场的风向标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榜单的揭晓,更是将这一转变推向了高潮——腾讯控股以698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市值,历史性超越宁德时代与贵州茅台,成为基金头号重仓股,这也是港股公司首度登顶。

这一坐席变更,无疑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港股标的首次在公募基金持仓榜上独占鳌头,更象征着中国科技真正地站在了资本市场的C位上。在此之前,无论是地产爆发时的银行巨头,还是消费主力军代表贵州茅台,抑或是新能源制造巨头宁德时代,都曾在这片舞台上风光无限。然而,随着“茅指数”代表的消费护城河逐渐褪色,“宁组合”象征的制造升级叙事也让位于科技企业的生态价值,资本市场的新剧本已经悄然开启。
腾讯的登顶,并非个例。纳入港股通仅两个季度的阿里巴巴、中芯国际H股、小米集团、中国移动等互联网和科技巨头,也都入围了公募前二十大重仓股,且持股数量都有较大增幅。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都拥有鲜明的“科技属性”,并在AI科技等前沿领域有着深厚的布局和积累。得益于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助攻,港股成为了资金的新高地,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持有港股比例的中位数环比上升了6.18%。
这场“新王登基”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现,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涌入;另一方面,AI技术的突破正在重构科技产业的逻辑,使得投资者对科技企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此外,公募资金对“硬科技”叙事的重构,以及中国特色的“科技+制造”日趋强大,也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从实体到资本,中国智造资产正在从折价走向溢价,形成独特的投资审美逻辑。
然而,投资者在享受科技股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AI应用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尽管腾讯等巨头在AI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但仍面临着复杂推理任务准确率提升、产业互联网项目毛利率较低等挑战。当资本热情与技术现实存在温差时,投资者需警惕估值透支的风险。
对于腾讯而言,未来的真正考验在于公司能否在AI 3.0时代延续其“连接一切”的生态传奇。而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这仅仅是科技重估浪潮的序章。当硬科技突破、软实力输出与资本形成良性共振时,属于中国科技巨头的价值发现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和科技的持续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场全球突围之旅中,中国科技巨头们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领着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杏悦2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特朗普的第100天:关税战下的美国...05-04
- AI娱乐的「效率革命」:从工具赋...05-04
- 爆款对垒,平台短剧进入精品化时...05-04
- 旅行搭子开盲盒:分道扬镳、连夜...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