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拍毕业照:大学情谊冷漠背后的多重困境
日期:2025-07-12 17:53:35 / 人气:3

一、现象:大学生拒拍毕业照,集体活动遇冷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多个大学生发帖表示拒绝拍摄集体毕业照,理由多为“不想去”“无意义”“睡不醒”“没必要”。这一现象看似是个例,却精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集体活动的疏离感,引发对大学情谊是否变得冷漠的思考。
二、原因剖析
(一)高强度竞争下的关系异化
1. 保研竞争残酷:为争夺保研名额,学生间展开激烈竞争。如报道中一名学生为与第二名拉开差距,每门课都往满分考,甚至能清楚记得双方平均分。这种高强度竞争使学生关系变得微妙,充斥着防备与算计。
2. 举报文化盛行:社交平台上关于保研举报的故事众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谨言慎行,如违规使用电器、过度炫耀成绩都可能成为被举报的理由。这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氛围让学生彼此设防,关系疲惫压抑,毕业照这种集体活动自然被抵触。
(二)大学集体叙事破产
1. 专业与就业不对口:媒体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专业完全对口比例不超过1/3,学生找工作更多依赖自身努力,学校在就业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这使得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认为学校只是学历盖章的地方,而非提供支持和资源的共同体。
2. 校园招聘效果不佳:2024年调查显示,仅16.27%的大学生认为校园招聘能满足找工作诉求,多数学生靠自己或亲友推荐找工作。这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学校集体的依赖,对参与集体毕业照等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校园文化韵味缺失
1. 校园文化载体匮乏:过去校园童谣、小说、电影等曾是社会文化鲜明部分,如今校园文化只剩下大学生以宿舍为背景的直播。校园生活被考证、扔简历、勾心斗角填满,失去了原本的超功利精神给养。
2. 校园社会功能化:在高度工具化和竞争化的结构中,校园沦为社会的预备阶段,只是学生特定人生阶段偶然相聚的物理场所,不再是瑰色回忆的寄托。人们对校园不再留恋,毕业照所代表的校园浪漫也随之消逝。
三、影响与反思
1. 大学情谊受冲击:拒拍毕业照反映出大学生之间关系的疏离,曾经的同窗情谊在高强度竞争和功利化的环境下受到挑战。
2. 社会情感粗砺化:校园作为社会的安慰剂,本应提供超功利的精神滋养,如今却变得残酷冷漠,这种氛围回流社会,可能导致集体情感变得粗砺。
四、结语
大学生拒拍毕业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大学教育的困境以及校园文化的变迁。虽然这一现象看似只是拒绝一次集体活动,但却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人们应理解大学生在生存逻辑下的选择,同时也需要反思如何改善大学教育环境,重塑校园文化,让大学情谊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作者:杏悦2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狠人” 闫俊杰,带领 MiniMa...07-12
- 拒拍毕业照:大学情谊冷漠背后的...07-12
- 苏超爆火出圈:一场业余足球引发...07-12
- “消失” 的证券经纪人去哪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