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读大专:年轻人“本升专”现象背后的多元思考

日期:2025-08-26 11:27:34 / 人气:18



在当下社会,年轻人的行为和观念常常出人意料,最近“本科毕业读大专”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仿佛是年轻人在就业与学历的赛道上走出了一条别样的“邪修”之路。

“本升专”现象:从玩梗到现实

曾经,专升本是没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实现学历跃升的常见途径,而如今,本科毕业生却开始琢磨着“反向升学”去读专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生的新闻登上热搜,今年该校招收本科生的名额甚至已招满,有135位本科生即将开启“本升专”之旅,毕业后能获得大专文凭并直接对口铁路局工作。不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等很多大专都开始默默招收本科生,青岛市技师学院还创办了“大学生技师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了不少来自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985、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这表明“本升专”已不再是玩笑话,而是逐渐成为现实。

年轻人选择“本升专”的原因

就业压力下的现实考量

毕业季,求职竞争激烈,很多岗位既要求毕业生身份,又需要有实操工作经验。大专生往往因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定优势,有传言称大专生毕业赚的比普通本科生还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升专成为了部分年轻人求职的“曲线救国”之路。山西某大学读商科的大三生林笛,商科找工作不易且岗位需求少,看到郑铁招生简章后心动不已,虽该专业只招男生,但她研究后发现不同专业在“本升专”中存在隐秘的鄙视链,如汽修、铁路专业对口就业机会多,而美容美发等专业相对较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受此启发,对本升专跃跃欲试,将其视为在求职独木桥下的一条船,缓解就业焦虑。
学历观念的转变

一些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后,开始动摇对本科学历含金量的看法。浙江一所普通一本的温州小伙小智,考研失利后找工作也受挫,他发现很多大专生有对口就业岗位,意识到真才实干才是职场硬通货,文凭只是敲门砖。他觉得好的大专不比普通本科差,去大专学一门技术比躺着啃老强,且读大专不影响本科学位证,双学位或许更有利于找工作。上海某大学读数学系的00后菜菜,发现学历内卷严重,大厂实习岗位偏好985、211高校学生,甚至一些泥瓦工年薪能达到50万。她受父亲影响,认识到技校生在过去就业市场上也很吃香,开始考虑“本升专”。青岛00后桃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坐办公室敲键盘不感兴趣,听说青岛技师学院开设大学生技师班后,想借此从白领过渡到蓝领,认为大专可包就业,即便考研路走不通,也能多一门技术。

“本升专”并非适合所有人

适合普通本科学生

对于普通本科学生来说,毕业后进入大厂或高薪行业难度较大,能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就已满足。本升专可以让他们选择更多岗位,掌握一门技术,增加就业机会。即使不能进入高薪企业,在工作中有一门技术在手,也能降低被裁员的风险。
不适合985、211毕业生

对于985、211的毕业生而言,本升专意义不大。他们凭借高学历,通过努力很可能找到高薪资、更轻松的工作。刚毕业的本科生也不建议盲目去读大专,应利用应届生身份好好找工作,反向读大专是一场豪赌,不仅录取到就业率好的专业不确定,而且大专院校专业毕业后大多从事体力活,薪资不一定高。

现象反思:学历观念的多元化

“本升专”现象让还在努力专升本的大专生感到惊讶,学历似乎进入了一个循环。大多数本科生虽把专升本当作找不到工作时的退路,但一些观念正在悄然变化。菜菜看到大家调侃本升专后,没那么焦虑了,认识到学历并非唯一出路,掌握实用技能并不比拿文凭差,本升专不是学历无用论,而是大家发现理想职业并无高下之分。

“本科毕业读大专”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就业压力大、学历观念逐渐多元化的现实。他们在传统学历路径之外,积极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既是挑战,也是适应社会变化的一种尝试。

作者:杏悦2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悦2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