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字楼市场新信号:空置率波动与板块分化的深层动因

日期:2025-05-08 15:19:38 / 人气:2

"2025年伊始,北京写字楼市场并未展现强劲复苏信号,反而显露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迹象。表面看似平稳的去化(净吸纳量微正)实则由“降本增效”驱动的搬迁主导,掩盖了新增需求的匮乏。
  租金的持续深度下滑(同比>15%)已不仅是周期性疲软,更接近于结构性重定价的开端,反映出市场对空间价值评估逻辑的转变。
  高企且粘滞的空置率(接近20%)与即将到来的供应高峰(2026-2027年)共同构筑了一个深度租户市场,迫使参与者重新思考资产价值与运营策略。
  
  图源:RET睿意德
  在此背景下,市场呈现明显的需求分化:科技(尤其是AI驱动)与部分金融细分领域展现韧性,而传统需求则更趋保守。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战略机遇窗口:租户可锁定成本优势实现升级,而业主则面临在激烈竞争中重塑资产吸引力、探索新价值模式的紧迫任务。
  01
  超越周期:结构性重定价正在发生
  
  图源:RET睿意德
  深度洞察
  当前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的持续大幅下跌(Q1环比-4.7%,同比-19.7%)已超越典型的市场周期性调整。这更像是一次结构性的价值重估。其背后驱动力不仅是近20%的高空置率带来的供需失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企业策略转变:“降本增效”不再是短期策略,而是中长期运营常态,显著降低了企业对高租金的承受意愿。
  价值锚点漂移:传统的“地段为王”逻辑受到挑战。虽然核心位置仍重要,但租户更综合地考量成本、空间效率、楼宇品质、服务及灵活性。这使得非核心区高品质楼宇或升级改造后的乙级项目对价格敏感型租户的吸引力大增。
  “以价换量”的极限:业主普遍采用的降租、长免租期、高额装修补贴等策略,虽短期内刺激了部分成交(尤其是搬迁),但已将实际有效租金推至多年低位,边际效应递减,进一步确认了市场对租金水平的新预期。金融街等传统高租金区域为求去化而出现的大幅租金回调(Q1环比降幅达6.6%)是这一趋势的有力佐证。
  战略启示
  市场参与者需接受有效租金在中短期内难以回到疫情前高点的现实。资产估值模型需调整,过度依赖历史租金水平可能导致误判。投资者需更关注资产的运营效率、租户结构韧性及未来潜在的升级改造空间,而非仅仅是地段标签。
  02
  需求分化格局:冰火两重天,选择性需求主导
  深度洞察
  市场整体需求看似温和(净吸纳量微正),但内部结构高度分化且呈现选择性特征。并非所有行业都在收缩,也并非所有企业都在扩张: 
  引擎与稳定器: TMT(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游戏开发等细分赛道)和金融业(基金、保险、部分券商,受政策或并购驱动)仍是市场需求的主要引擎。然而,即便是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其租赁行为也多表现为优化整合(如集中办公、升级空间)而非大规模净扩张。国央企则扮演了市场稳定器的角色,其需求相对稳健,但决策周期和考量因素(如政策导向)与市场化企业不同。
  
  图源:RET睿意德
  搬迁置换主旋律:市场活跃度主要由现有租户的搬迁构成(占新租近80%),而非新增企业或规模扩张驱动。这表明市场主要在进行存量优化和成本驱动下的“腾笼换鸟”,而非增量发展。
  区域冷热不均:需求向特定区域集中。丽泽凭借价格优势和新楼品质吸引升级搬迁租户;中关村受益于科技产业聚集效应;金融街在租金回调后重新获得部分金融机构青睐。相比之下,CBD等传统核心区面临大面积租户整合、搬迁或缩减带来的去化压力。
  
  图源:RET睿意德
  战略启示
  业主需摒弃“广撒网”的招商策略,转向精准客群定位。深入理解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真实需求痛点(成本、效率、人才吸引、特定技术设施等)至关重要。产品(楼宇硬件、服务)与策略(定价、租赁条款)的定制化、精细化成为必然。对于空置率高的楼宇,思考如何吸引特定细分领域租户成为破局关键。
  03
  供应阴影下的战略窗口期
  深度洞察
  2025年新增供应的相对匮乏,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但短暂的战略窗口期。然而,这并非市场基本面好转的信号,也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2026-2027年预计将有超过百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集中入市(主要在CBD中服地块、丽泽、望京),这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图源:RET睿意德
  战略启示
  租户方:优质租户应利用此窗口期,积极寻求更有利的租赁条件进行续约或搬迁升级,锁定中长期成本优势。尤其是对于有整合、升级需求的企业,当下是谈判的黄金时间。
  业主方:必须利用这一年时间全力稳定现有租户,并通过灵活策略(包括中短期优惠锁定长期意向)尽可能提升出租率。同时,必须加速资产优化升级,提升硬件品质、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为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对于持有待入市项目的开发商,需更审慎评估入市时机与定价策略。
  04
  深度租户市场中的航行:从空间提供到价值共创
  深度洞察
  接近20%的空置率、持续下行的租金以及未来供应压力,共同将北京写字楼市场推入了一个深度且可能持续多年的租户市场。在此格局下,业主与租户的关系正在重塑: 
  竞争维度扩展:竞争不再局限于租金,而是扩展到免租期、装修补贴、定制化改造、楼内配套、社区运营、技术赋能、ESG表现等全方位维度。
  边界模糊化:甲级、乙级与优质产业园之间的界限因价格趋近而模糊,区域壁垒也在降低,租户选择范围空前扩大,加剧了同质化项目的去化难度。
  运营即核心:楼宇的运营能力(成本控制、服务品质、租户关系维护、空间灵活性改造能力)正取代单纯的资产持有,成为决定资产价值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战略启示
  业主需转型:从传统的“空间提供者”向“解决方案和价值共创伙伴”转型。理解租户业务需求,提供灵活的空间解决方案(如模块化空间、共享设施),并通过优质服务提升租户体验和粘性。
  拥抱科技与可持续性:投资于楼宇智能化、绿色建筑认证(ESG)不仅是趋势,更是提升资产吸引力、满足优质租户(尤其是外资和大型科技企业)要求的关键。
  探索空间新可能:对于部分空置率高企、改造条件允许的物业,探索将其部分空间改造为共享办公、特色商业配套、健康中心甚至短期租赁公寓等其他业态的可能性,以盘活资产、分散风险(需谨慎评估可行性与成本)。
  北京写字楼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简单的等待市场周期性复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结构性变化。唯有深刻洞察市场底层逻辑的转变,主动调整战略,在产品、服务、运营和模式上持续创新,才能在这轮调整中成功驾驭风险,发掘并锁定新的价值锚点。
  "

作者:杏悦2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悦2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