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爱的生活方式,正在疯狂致癌
日期:2025-10-24 14:53:38 / 人气:6

每个中国孩子都听过两句话,一句是“盖肚脐”,另一句叫“趁热吃”。吃饭趁热、多喝热水,几乎成了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执念。如果几天没吃上热饭,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吃多了“白人饭”,更是怀疑自己会不会气虚宫寒。但这份对“热”的偏爱,以及诸多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习惯,正让中国人在不知不觉间靠近食管癌——这个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
一、全球食管癌患者,一半在中国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典型症状是吞咽困难,严重时连水都难以下咽。在中国,它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列全部恶性肿瘤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从全球范围看,食管癌呈现显著的“亚洲病”特征:2021年全世界约100万食管癌患者中,超75%在亚洲,而中国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全球首位,占比超一半。
中国食管癌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占比90%以上),与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的情况差异明显。在国内,食管癌还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域差异: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2021年男性每十万人56.20例,女性每十万人约19例);农村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城市的两倍,高发区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等)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其中江苏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达每十万21.62例,是西藏、湖南等地的五倍以上。
二、不少食管癌,是“食”出来的
食管癌的高发,除可能的遗传因素外,更多与特定生活习惯相关。《中国癌症研究杂志》的荟萃分析指出,吸烟、喝酒、嚼槟榔、营养摄入不足等是主要危险因素,这也解释了男性发病率更高的现象——中国男性吸烟饮酒率远高于女性。而地域分布的差异,谜底则藏在“吃”上。
1. 滚烫饮食:65℃以上是2A类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已将65℃以上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而火锅里刚烫好的肉丸温度近90℃,刚煮好的白粥晾十分钟仍可能超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研究显示,有“热烫饮食”习惯的人群患食管癌风险是其他人的1.9倍,长期高温会反复损伤食管黏膜,诱发癌变。
2. 辛辣、硬质与快食:食管黏膜的“三重伤”。除了热,辛辣饮食(风险1.5倍)、硬质饮食(如猪肉脯、未煮熟蔬菜等,风险2.1倍)、快速进食(风险1.9倍)也会对食管造成物理性损伤,长期刺激下黏膜修复异常可能引发癌变。
3. 腌制食品:亚硝胺与霉菌的“温床”。太行山脉、潮汕、闽南等高发区的共同饮食习惯是偏爱腌制食品。河南林州(原林县)曾是全国食管癌最高发地区,上世纪发病率达每十万120例,与当地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酸菜密切相关;潮汕、闽南的腌鱼、鱼露、腌咸菜等,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强致癌物),还易滋生黄曲霉素,双重致癌风险叠加,成为当地食管癌高发的“元凶”。
三、食管癌的凶险:早期难发现,五年生存率仅28.8%
食管癌的凶险之处在于“隐匿性”。早期几乎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根治性手术时机。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国食管癌年龄标准化五年生存率仅28.8%,远低于所有癌症平均水平(45.9%),在十大高发癌症中仅高于肝癌、肺癌和胰腺癌。
但早期食管癌并非“绝症”。经内镜下切除治疗后,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且损伤小、预后好。因此,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国家卫健委建议,年龄≥45岁、居住在高发地区、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等人群,每五年做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
四、预防食管癌:从改变“小习惯”开始
对普通人而言,预防食管癌无需过度恐慌,关键是调整生活习惯:烫饭菜放凉至65℃以下再吃,吃到烫嘴食物直接吐出;减少辛辣、硬质食物摄入,吃饭放慢速度;控制腌制食品、高盐食物的食用频率,多吃新鲜蔬果补充营养。下次朋友不适时,把“多喝热水”换成“多喝温水”,既是关心,也是健康提醒。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伍丽青审核)
参考文献:
- [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ollaborative Network. (2022).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GBD 2021) Results.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 [2] 李兆申等. (2015).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5(4),320-337.
- [3] 中国卫健委. (2022).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 [4] Chen, R. et al. (2023). Patterns and 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3(1), 21-27.
- [5] Jiao, Y. et al. (2025). Trends, patterns, and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 [6] Li, J. et al. (2021). Esophageal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screen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33(5), 535.
- [7] Yang, S. et al. (2020). Burden, trends, and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13(1), 146.
- [8] 冉进军等. (2014). 食管癌危险饮食因素的 Meta 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6),644-647.
- [9] IARC. (2025). IARC MONOGRAPH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
- [10] 京医通. (2020). 研究表明:65℃以上的热茶有致癌风险.
- [11] 王立东等. (2025). 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传承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52(4),251.
- [12] 杨简等. (1974). 林县食管癌户酸菜中白地霉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2(3),15-19.
- [13] 徐蓉生等. (2019). 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食管癌认知情况及饮食偏好. 华南预防医学,45(4),305-308.
- [14] Zeng, H. et al. (2024). Cancer survival statistics in China 2019–2021.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4(3), 203-213.
- [15] 中国卫健委. (2024).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
- [16] 顾建华等. (2018). 早期食管癌治疗方式与预后效果评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5(11),827-830.
作者:杏悦2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中国人最爱的生活方式,正在疯狂...10-24
- “3亿哥”执掌“港股白酒第一股”10-24
- 维基百科在AI时代的衰落:平台价...10-24
- 特斯拉:又到为信仰买单时刻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