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GLP - 1市场见顶了吗?

日期:2025-11-23 15:14:54 / 人气:1



美国GLP - 1市场是否见顶,是众多关注该类药物人士关心的焦点话题。从跨国药企的三季报以及相关市场数据来看,美国GLP - 1市场或许已进入阶段性见顶阶段,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增长放缓迹象明显

处方量与销售数据体现

美国作为GLP - 1药物需求的前沿市场,其动态变化能清晰反映行业趋势。过去,行业普遍认为在肥胖和糖尿病两大人群的支撑下,GLP - 1的渗透率会持续上行,但如今增长明显放缓,这在处方量与销售数据上有明确体现。据Truveta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GLP - 1RA处方在美国每100张处方中占比约6.5%,9月的总体处方率较2025年6月仅增长约4.6%,且2025年9月的首次处方率较2025年6月下降12.5%,尽管处方率仍在上升,但放缓趋势十分突出。

不同适应症市场情况

GLP - 1的需求由糖尿病与肥胖两个市场共同驱动,但二者成熟度差异显著。在糖尿病领域,患者已接受多年治疗,GLP - 1在此人群中的渗透率几乎触顶,司美格鲁肽处方量在替尔泊肽上市后持续下滑,这本质上是其在减肥领域遭遇同类竞争的结果。而替尔泊肽肥胖适应症的新处方量也开始下降,直接揭示出GLP - 1在肥胖市场的实际渗透率可能已逐步接近阶段性上限。销售额趋势也佐证了这一判断,礼来的替尔泊肽虽以单季超100亿美元的成绩成为“药王”,但增速已显著放缓,本季度环比增速降至7%,低于市场此前预期,坐实了其增长逐步走平的趋势。

多重因素导致市场变化

市场开发与预期增量问题

GLP - 1类药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药物市场,但市场开发速度虽快,过去预期的部分增量并未得到充分转化。今年5月,高盛对美国肥胖市场规模预期进行了调整,从950亿美元下调至700亿美元,原因是渗透率远未如预期般提升。在美国,符合用药条件的潜在人群规模庞大,但现实使用率却陷入了平台期。

患者角度的制约因素

从患者视角看,医保覆盖与价格的掣肘是主要因素。自Semaglutide上市以来,GLP - 1的可负担性问题从未真正解决。KFF健康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约一半使用过GLP - 1药物的成年人表示难以承担药费,其中四分之一的人群认为“非常困难”;即便在有保险的成年人中,也有30%表示用药费用负担较重。高昂的药价限制了部分患者的用药意愿,同时医保机构在纳入报销时日益严格,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的增量空间。此外,GLP - 1需要长期用药,但实际复购情况并不稳定,约14%曾使用过GLP - 1类药物的成年人因费用问题停止用药,与因副作用停药的13%相近,仅有5%的患者因病情改善而停药。

市场竞争乱象

在这一轮竞争中,仿制药乃至非规范的复合药也在扰乱市场。尽管合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但仍有近百万人通过非常规渠道使用GLP - 1复配药,对品牌药的市场份额形成分流。正是这些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现有适应症范围内的GLP - 1市场增量空间愈发有限。

存量竞争下的市场策略

价格战开启

当存量竞争拉开帷幕,价格战成为第一场正面交锋。礼来率先采取降价动作,Zepbound刚上市时定价就比Wegovy低约20%,还通过LillyDirect线上渠道提升流程效率,降低患者综合用药成本。诺和诺德的“价格战”策略更为激进,宣布将Ozempic和Wegovy的起始剂量价格降至199美元/月(仅限前两个月),后续维持剂量价格为349美元/月,较原价降幅达30%,这一价格已接近仿制药的定价标准。诺和诺德美国区负责人表示,此次降价有望吸引使用仿制药的人群转回使用正规药物。这类降价举措将持续至明年3月医保政策实施前,可视为对明年医保政策落地及口服型减肥药上市的“过渡性策略”。

政策压力下的应对

IRA(《通胀削减法案》)谈判的推进,使得药品价格管控成为必然趋势,药企在定价上的自主权受到限制。11月初,礼来、诺和诺德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通过降低药物价格换取药物纳入医保的资格及3年关税减免。政府推动的“TrumpRx”平台将Wegovy和Zepbound的月费用从1300美元以上降至350美元左右,联邦医保参保者更可享受低至245美元/月的价格。该协议将于明年3月正式生效,虽降价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但从长期来看,开放医保渠道所带来的销售增长潜力将能够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

全球市场差异与新兴市场潜力

当前存量竞争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全球其他地区的GLP - 1市场仍以增量逻辑为主,尤其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与增长空间。以中国市场为例,诺和诺德与礼来均认为其将成为未来增长的关键市场之一,只是当前线上销售限制及医保问题影响了现阶段的市场放量节奏。未来,巨头加大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投入将是必然趋势。

行业未来增长的思考

新适应症拓展

在增量空间触顶、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适应症的拓展是药企打破增长天花板的重要方式。Semaglutide获批治疗MASH,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诺和诺德同时推进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包括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百亿美元级的潜在市场,其“FIC”能力在新适应症上得到反复验证。

药物技术创新

药物本身的技术创新也至关重要。口服剂型更易被患者接受,礼来、诺和诺德已在口服GLP - 1药物的研发上取得进展,预计2026年上市。此前辉瑞与诺和诺德对Metsera的收购战,反映出行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Metsera的核心产品有望从依从性维度占领市场。靶点创新同样是关键策略,诺和诺德的cagrilintide和礼来同靶点药物Eloralintide等针对新靶点的研究,有望解决GLP - 1类药物面临的瘦体重流失问题。

国内药企的启示

对于国内药企而言,尽管当前市场尚未进入存量阶段,仍具备一定增量空间,但需提前布局。若仅聚焦“仿GLP - 1”,最终难免卷入价格战。美国市场见顶、价格战启动、政策力量介入,正共同重塑GLP - 1行业格局,GLP - 1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更长周期、更深层竞争已然开始。

作者:杏悦2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悦2娱乐 版权所有